专访章百家:
刻画合适年代需求的中美联系,
需求打破常规的勇气
本刊记者/宋春丹
发于2022.2.21总第1032期《我国新闻周刊》
原中共中心党史研讨室副主任、我国交际史研讨专家章百家的爸爸妈妈都是中美破冰的直接亲历者。1971年头,基辛格隐秘访华之前,在周恩来、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交际部树立了专门的筹备组,章百家的父亲、时任交际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是筹备组的首要成员,在交际部新闻司作业(1972年任副司长)的母亲张颖也是这个组的成员。
这些都是绝密的,其时20岁出面的章百家作为部队文工团一名学员,天然对此一窍不通。仅仅1971年头,他地点的部队下发了毛泽东与斯诺的说话收拾稿,几个月后报纸上刊登了基辛格访华的音讯。那是他榜首次含糊意识到中美平缓的优点,因为之前咱们忧虑会迸发中苏战役,这之后他觉得战役或许性降低了。
从尼克松访华至今,整整半个世纪曩昔了。章百家说,其间中美联系虽阅历了一些弯曲,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展开的,可是最近几年两国联系却呈现了自那时以来所未遇的困难,中美之间呈现了结构性对立。虽然今日中美联系触及的问题要远比其时杂乱,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便是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我国和美国作为国际上两个巨大的国家,应该也或许具有逾越过往前史的洞悉和才能。
我国新闻周刊:2月21日是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之日。作为当年中美破冰者的后人和一位研讨我国交际史的资深学者,在这个日子里你有什么回想和感受?
章百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联系正常化进程正式开端。这是中美联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和改动国际的一件大事。
虽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一严重前史工作的直接参加者,但我当年所知有限。我和大多数人相同,都是从中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中看到尼克松访华的场景。给我留下较深形象的有三件事:一是那段时间爸爸妈妈作业很忙,我简直见不到他们;二是此前各单位都传达了中心关于招待尼克松访华的精力和要求,特别是遇到美国记者应怎么作答;三是收拾市容,首要是铲除“打倒美帝国主义”之类的标语。
因为尼克松访华的音讯在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隐秘访华后已发布,当这一破冰时间到来时,北京的气氛比较安静,但略显严重,没有其时欢迎友好国家领导人来访时的火热。当然,对尼克松的招待是高标准的,预备充分、礼数周全、组织详尽。在从容不迫的基调中,人们能感觉到,一个巨大的改动产生了,中美两国长达22年的坚持与阻隔总算完毕了。
50年弹指一挥间,中美和国际都产生了巨大改动。毫无疑问,中美联系的改动是促进这许多改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美联系本身的改动之大、改动之深入,更是其时人们难以想见的。现在,造就中美联系前史性转机的那一代人多已逝去,但他们的远见、气魄、才智和为此支付的尽力永久值得后人敬仰,他们留下的名贵经历也值得后人罗致。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受邀访华期间,中美乒乓球运动员一起练习,商讨球技。图/公民视觉
我国新闻周刊:在以“反帝反修”为标志的“文明大革新”中,中美这对20年的冤家对头却走向了宽和,这种改动可以说是极富戏剧性的。你曾说,前史有自己一起的逻辑,耐人寻味。现在来看,其间首要的逻辑是什么呢?
章百家: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联系从对立走向平缓,从短时段看确实充满了戏剧性。可是,从长时段看,支撑这种戏剧性的却是一种前史的必定:在一个国际中,我国和美国这两个巨大国家不或许永久坚持,互不供认,互不交游。
事实上,新我国树立之初所树立的一项首要交际方针,便是在相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根底上与国际各国树立正常的交际联系,这也包含美国在内。上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期间都表达了我国期望同美国平缓联系的志愿,但那时美国奉行生硬的遏止和孤立新我国的方针,并企图制作“两个我国”。60年代初期和中期,美国的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也多少作出过一些平缓中美联系的姿势,但那时我国政府确认了对美“一揽子”计划,即台湾问题不处理,其他问题都不谈。两边的主意无法符合,中美联系的平缓也就迟迟不能到来。
那个年代中美联系的主题可以用“奋斗”两个字来归纳,但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两国到头来仍要树立起正常联系的主意在两边领导人的头脑中一直没有消灭;二是在长时间的对立和坚持中,两边领导人都慎重地设置了底线,在朝鲜战役之后避免了两国再度产生直接抵触。这就为日后中美联系的转圜留下了地步。
当中美宽和到来之时,我国正处于“文明大革新”之中,美国正处于越南战役之中。我国的这场“革新”和美国的这场战役,在相当程度上是互以对方为假想敌的。可是,这两件事却终究导致了两边的宽和。前史逻辑的一起就在于它酿制的果实往往出乎人们的规划。
我国新闻周刊:毛泽东发动中美联系正常化进程,有哪些首要战略考量?你曾说,步入老年的毛泽东在这一进程中又一次体现出他那种革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一起气质,这种气质体现在哪里?周恩来又在其间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章百家: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中美联系正常化的发动需求两边有一起的志愿,还要找到和掌握恰当的机遇。
推进中美联系正常化的决议计划无疑是以现实主义为根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国际局势产生了很大改动。其时,美国深陷越南战役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晦气位置;我国亟须脱节因“文明大革新”在国际上形成的孤立状况,并抵挡苏联对我国国家安全的要挟。两边各有需求并有所交汇,这就在客观上为中美联系的改动供给了要害。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和中选后都表现出与我国改进联系的志愿。毛泽东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意向,决计以中美联系为打破口,大幅调整我国对外方针。
发动中美联系正常化的进程是毛泽东的严重战略决议计划,这一决议计划融入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新家的团体才智。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可谓洞悉局势、知己知彼、掌握机遇的大师。仅仅在挑选达到方针的方法上,毛泽东更体现出他那种革新浪漫主义的情怀,最典型的事例便是以“小球”的滚动推进国际“大球”的乒乓交际。在决议计划拟定和施行进程中,周恩来发挥着无足轻重的效果。他直接参加决议计划并加以贯彻执行,经过缜密的组织建立中美联络的隐秘途径,精心预备同基辛格的隐秘商洽,终究获得中美联系正常化的打破。
这儿,我特别想弥补着重一点:中美联系走向正常化的进程是“静悄悄交际”和“揭露交际”相结合的经典事例。细心调查中美互相挨近的进程就会看到,这种“静悄悄交际”包含开释带有好心的信号、采纳细小但具有本质含义的改进联系的过程、经过隐秘途径完成两边最高决议计划层的联络、暗地的商洽与商量,等等。假如没有由此树立起来的开端互信和暗地的详尽组织,就不会有群众在揭露的交际舞台上看到的那些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大戏,也不或许具有真实的推进力和耐久的影响力。
我国新闻周刊:1972年我国共与18个国家建交,是新我国建交最多的一年。有外媒说,我国是1972年国际交际舞台上的“飓风中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如多米诺般的反响?
章百家:新我国树立后,迟迟不能与国际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树立起正常的交际联系,首要是因为国际暗斗的呈现和美国的阻遏、搅扰。尼克松政府开端调整对华方针,意味着美国长时间奉行的遏止和孤立新我国的方针失利了。领头者的方针要改动,跟随者天然不甘落后,甚至要抢先与我国建交。这便是所谓的“多米诺”反响。
假如视野愈加开阔,咱们就会看到,这是新我国以平和共处五项准则为辅导,详尽耐性、以务实精力展开交际作业的长时间堆集的成果。
新我国交际史上有三次建交高潮。榜首次在新我国树立初期,建交国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周边国家为主。第2次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之后,建交国以亚非国家为主。最难打破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到60年代末与我国建交的仅有北欧的瑞典、丹麦、芬兰、挪威,中欧的瑞士和西欧的法国。1970年10月我国与加拿大建交,尔后跟着中美联系开端冻结,我国交际的新局面呈现了。与新我国建交的第三次高潮贯穿上世纪70年代的上半期。在此期间,我国与除美国以外的一切发达国家树立了交际联系,并持续与一大批亚非拉展开我国家树立了交际联系。
假如说,新我国树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仅仅在半个国际舞台上活动,那么从这时起,我国交际活动的规模敏捷扩展到整个国际舞台。我国交际格式的转化,为“文明大革新”完毕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愈加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供给了条件,打下了根底。
我国新闻周刊:其时中美之间呈现了两国联系敞开正常化以来所未遇的困难,中美“破冰”的那段前史又能为咱们供给哪些基本经历和启示呢?
章百家:尼克松访华敞开了中美联系正常化的进程。两国在上海宣布的《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长时间存在的敌对状况业已完毕,中美联系走向正常化的大门正式敞开,也标志着国际政治格式的转化,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国际的平和带来了新的期望。
可是,《公报》也反映出中美两边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还相差甚远,尼克松政府也没有清晰供认中华公民共和国是我国仅有的合法政府。这些都导致了完成中美联系正常化还有一段困难的行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树立交际联系,这一进程才告完毕。
回忆中美联系走向正常化的进程和尔后中美联系的展开,我有三点领会。榜首,中美两国联系正常化和不断展开顺乎前史潮流,不只有利于中美两国和两国公民,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全国际的平和、安稳和展开。第二,平和共处五项准则是中美联系的根底,是两国联系健康展开的辅导准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都贯穿了这些基本准则。第三,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中美联系健康展开的要害。供认一个我国、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中华公民共和国政府是我国的仅有合法政府,这是我国同任何国家建交和展开友好联系的条件。据此,建交时美国政府做出了与台湾绝交、停止一起防护公约、撤出美军的决议。美国公民同台湾公民坚持文明、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但须指出,因为种种原因,台湾仍是中美联系展开的首要妨碍。
前史总是不断向前展开的,每个年代人们遇到的问题和要处理的问题不尽相同。今日的国际、今日的我国和美国已与那时很不相同。其间一个严重改动便是我国的生长,我国成为国际第二大经济体和令人瞩目的新式大国,中美之间呈现了结构性对立。虽然今日中美联系触及的问题要远比其时杂乱,但上述三个方面仍是两国联系的根底。
上一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美国总统拜登举办视频接见会面时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他指出:曩昔50年,国际联系中一个最重要的工作便是中美联系康复和展开,谋福了两国和国际。未来50年,国际联系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中美有必要找到正确的共处之道。他着重,总结中美联系展开经历和经验,新时期中美共处应该坚持三点准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互相社会制度和展开路途,尊重对方中心利益和严重关心,尊重各自展开权力,相等相待,管控不合,求同存异。二是平和共处。不抵触不对立是两边有必要据守的底线。三是协作共赢。中美利益深度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其时,中美联系的调整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触及三个层次,即全球性问题、亚太地区问题、双边联系问题。刻画合适年代需求的中美联系需求耐性和才智,还需求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在中美联系正常化和展开进程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应对其时中美联系的困局、构筑面向未来的中美联系时,我国和美国作为国际上的两个巨大国家,应该具有逾越过往前史的洞悉和才能。